家校携手同心 共育美好未来 | 金华小学“家校共育”致家长的一封信
2022年05月05日 09:34:43 访问量:1557次
尊敬的家长朋友们:
教育,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。孩子的成长需要两只翅膀,一个是老师,一个是家长。一个孩子要成长,离不开学校支持,更离不开家庭支持。在教育路上,老师和家长最应该成为最好的搭档。2022年1月1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正式施行。耒阳市委、市政府也印发了《耒阳市全面推进“家校共育”工作实施意见》的通知。在此,我们真诚向全体家长朋友发出以下倡议:
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,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真正的家校合作,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,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,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等, 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。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,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,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。各方不缺位、不错位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效果导向,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,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!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,家校合作协同育人,才能达到“1+1>2” 的效果。
《穷爸爸富爸爸》一书中,有句话说得好:“所谓成功,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。”在孩子的世界里,谁陪伴得多,谁就在孩子心中地位高,谁对他的影响就大。如果你以为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,总是缺席、迟到都没有关系,等到孩子长大就好了。那就大错特错,因为时间一长,父母的意义在孩子的心里就慢慢淡化了。等到孩子长大了,他们也就不再需要你了。董卿曾说: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你选择了挣钱给孩子,等孩子长大了,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,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。”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,唯独父母的角色无可替代。这世间回报率最高的投资,就是亲子关系。别让陪伴缺失,别让孩子受伤,别等到了年老之后才后悔没好好教育过孩子。作为父母,在还来得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日子里,请一定要好好珍惜!”
李嘉诚说过:“一个人事业上最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。”我们总说生活难,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可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而已。而且,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,教育无法重来。如果不是从小就好好教育,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难改变。古语云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孩子出生时,大家都是一样的,可后来为什么有些成了好孩子,有些却成了熊孩子?因为,父母的教育才是最关键的。父母一旦缺席,孩子的人生中、性格里,就会有一个再也补不上的漏洞。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,将来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。
为什么同一个班级,同一个老师教,孩子的差异却这么大呢?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,不在老师,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。莫言曾说过:“孩子的优秀,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。”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喜欢看书,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;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,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。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学霸,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学走路一样,需要父母躬下身,扶着他们一步一步迈进,直到能够独立行走。学霸不是天生的。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,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。它的因,在家庭;它的根,在父母。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,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。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路上,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。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,父母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。
在孩子的教育路上,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,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。家长和老师共同发力,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。老师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,家长足够信任老师。正如著名教育家刘长铭所说:“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,教育越会成功。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,结果都是悲剧,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。”要想教育好孩子,必须要老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, 各自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,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成就一个孩子,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没有完美的老师,也没有完美的家长,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努力。让孩子学会做事,学会做人,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,是我们共同的目标。
我们都要努力,让孩子学会做事,学会做人,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,是我们共同的目标。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请家长与老师并肩努力!
耒阳市金华小学
2022年3月1日
图文 编辑 | 郑燕琴
审定 | 曾先兆 邓立兵 王长青 朱建华
发布 | 耒阳市金华小学
编辑:陈云飞